中药材行业有这样一句话,“三月茵陈四月蒿,五月砍了当柴烧”,意思是说农历三月的茵陈味略苦,但药效佳;到了四月,茵陈的药用价值丧失,慢慢长大就成了白蒿,这是食用的合适时期;而到了五月,茵陈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已丧失,只能“砍了当柴烧”了。
不仅仅是茵陈,各种中草药的采收都须在合适的时间,采用合适的方法,这样采收的药材才能具有更好的药效。
一、收取全草的药材
可在枝叶茂盛或在初花时收获。齐地割起全株,除去杂草,晒干备用。如穿心莲、半枝莲等。有些应在开花前采收,如佩兰、青蒿等;而马鞭草要在花开后采。极少数要连根挖出入药,如北细辛、紫花地丁等。
二、收叶片类的药材
一般在植物的叶片生长旺盛、叶色浓绿、花蕾开放前采收,植物一旦开花结果,叶肉内储藏的营养物质就向花、果转移,从而降低叶类药材的质量。可采收叶片,晒干或做浸膏。如芦荟、大叶青等。而枇杷叶则要在落叶后采。
三、茎皮类的药材
皮类药材多在清明到夏至时间采集,此时植物体内液汁较多、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,树皮易于剥离,同时有效成分含量高,可割取皮晒干或烘干。如杜仲、厚朴等。一般剥取环状块或采取“剥皮再生法”进行采收。
四、果实和种子类药材
除枳壳、枳实等少数可用未成熟果实外,绝大部分的中药材果实均要充分成熟时采收,如罗汉果等。多汁液的浆果容易损伤,所以宜在清晨或傍晚时采收,注意轻摘轻放,避免破损。干果类一般在干燥后取出种子,蒴果通常敲打后收集;有些果肉不能作药用的则取出种仁,如郁李仁、杏仁等。
五、收获根茎的中药材
一般多在植物休眠期,即秋冬季落叶后至翌年早春萌发前采收根及根茎类药材,如元胡、白术等。少数药材如白芷、当归、川芎等应在生长期采收。采收年限因品种不同而异,如牛膝、板蓝根等当年栽种当年即可采挖,而人参、黄连、西洋参等则要栽培4-5年才能收获。
六、以花为药用的中药材
花类药材采集时间须特别注意,因为一般花期较短,若采集时间不当对药材品质影响很大。收获的时间有两种情况:一是辛夷花、金银花等应采用未开放的花蕾;二是菊花、草红花等采用正要开放的花朵。选择晴天分期分批采摘,采摘后放入筐内,避免挤压,并注意遮阳,以防日晒变色。
|